小鼠胃腸短路模型構建:對小鼠采用異氟烷低濃度的持續性吸入進行麻醉。正中切口進腹,撐開腹壁,暴露腹腔臟器蓋上無菌洞巾,將腸管撥到洞巾上方。暴露胃,在幽門處用6-0線結扎兩道。沿十二指腸找出Tris韌帶,將韌帶以下4cm的空腸離斷,6-0線結扎封閉斷端,遠端與胃用10-0線行側側連續吻合,再在此吻合口下方4cm與近側空腸斷端用10-0線行側側連續吻合或者端側間斷吻合。擺正腸管位置,避免腸扭轉,腹腔內用生理鹽水盥洗后注射0.3ml頭孢呋辛鈉,逐層關腹。
小鼠胃腸短路模型成功評判:小鼠術后恢復活動,存活7d以上為手術成功。術后7d小鼠胃腸和腸腸吻合口已經**,給予正常飲食后無梗阻和消化道萎等并發癥發生,小鼠即可長期存活。小鼠7d內死亡即手術失敗,解剖小鼠明確死因。
方法比較:采用側側連續縫合法完成腸腸吻合的小鼠手術成功率為45.71%,而采用端側間斷縫合法完成腸腸吻合的小鼠手術成功率為75.0%。采用側側連續縫合法進行腸腸吻合,其手術失敗率較高。進一步對死亡小鼠解剖觀察,發現腸腸吻合口梗阻為主要的致死原因,部分為腸腸吻合口瘺,較少有胃腸吻合口瘺或梗阻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