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-plot模型適用范圍:為了估計測試樣品中是否存在微孔、介孔或二者都有,常常應用吸附等溫線外推法估算微孔面積,微孔體積和外表面積,其中主要的兩種方法是t-plot方法和αs-plot方法。兩種方法非常類似,這里介紹*常用t-plot法的應用,即非孔固體上的氮氣吸附量隨吸附層統計厚度t的變化曲線。
這個方法是將實驗等溫線與由非孔固體獲得的參比等溫線進行比較。參比等溫線是通過由數學表達式計算得到的,其中吸附劑要具有與測試樣品類似的化學性質,因此,對于不同的樣品應選擇非孔參比曲線,即不同的模型。例如,對于高硅沸石,應使用非孔氧化硅的參比曲線。 t-方法應用的前提條件:
(i)在介孔范圍內樣品具有光潔表面
(ii) 發生的微孔填充和毛細管凝聚的相對壓力范圍不重疊。
(iii) 比較圖上的直線部分對應(非孔樣)多層吸附,偏離線性的上翹是樣品所含孔道引起的,后者可評估所選某一孔徑范圍的孔體積,直線部分即未充填孔部分的比表面as可由該直線斜率算出: t-plot是通過將測試樣品的氮氣吸附量對參比材料的t或αs,而不是對p/p0作圖而建立起來的,p/p0到t或αs的轉化依據t-曲線或αs-曲線進行。曲線的形狀取決于測試樣品中的孔隙特性。
1) 如果t-plot或αs-plot是直線,并通過原點,則測試樣品是無孔或含大孔的。
2) 如果測試樣品含有介孔,曲線會在開始發生毛細管凝聚的*小孔徑所對應的相對壓力處向上偏離。
3) 如果測試樣品含有微孔,曲線將向下偏離,因為在微孔內的局限空間中不可能充分發生多層吸附。
4) 有些材料含有混合孔,獲得的是一種難以解釋的復雜曲線,此時應謹慎分析等溫線。